三一收购“大象”背后的故事

2012-02-13 | 发布者:张凤玲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非“师徒”


  KarlSchlecht,这位普茨迈斯特年近80岁的创始人,被三一重工董事会主席梁稳根尊称为“老师”。作为同行,三一重工于20世纪90年代涉足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比普茨迈斯特晚了30多年,在这一点上,普茨迈斯特称得上是三一重工的前辈。但短短十年,三一重工这位行业新秀,就崛起在混凝土机械制造乃至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舞台。至2011年,就混凝土机械设备的销售额而言,三一重工已经是前辈普茨迈斯特的数倍。


  自从1907年德国人开始申报混凝土泵车的专利技术开始,德国混凝土机械技术就垄断世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在世界排名中,普茨迈斯特堪称老大,德国的斯维茵(SCHWING)紧随其后,再次是意大利的赛法(CIFA)。


  这种局面随着2007年三一重工66米臂架混凝土泵车的下线而被打破。2008年12月,三一重工又研制出世界最长臂架72米的混凝土泵车。2011年9月,三一重工的86米泵车再度刷新长臂架泵车记录。这一系列产品问世,标志着中国在混凝土泵车臂架综合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三一重工与普茨迈斯特的较量不仅仅在技术层面。


  2009年,三一重工销售额超过普茨迈斯特,后者领先地位被超越。2010年,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销售额187亿元,中联重科为141亿元。同年,普茨迈斯特销售额5.5亿欧元,净利润150万欧元。2011年,三一重工预计年销售额近800亿元。普茨迈斯特预计2011年销售收入5.6亿欧元,净利润600万欧元。


  而就在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的前夕,据业内人士透露,已经有200~300名普茨迈斯特总部的员工离职到三一德国工厂,而斯维茵总部也有不少人投奔三一德国而去。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他们没有多少活干。


  “大象”疲态


  普茨迈斯特在业界素有“大象”之称,堪称全球混凝土输送机械设备的领导者,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大象”显然增加了不少疲态。、


  2007年,普茨迈斯特年销售收入10亿欧元,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但到2008年销售额很快就下滑近一半,2009年持续低迷,并有数百人遭裁员。2010年、2011年仍然在5亿~6亿欧元徘徊,离其巅峰时期的销售额只有一半而已。


  有消息称,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普茨迈斯特现金流出现问题,并陷入财务危机,早已被银行托管。而在2011年其总裁NorbertScheuch就公开承认,过去两年,受累于金融危机,欧美工程机械市场增长缓慢。对于将主场设定于此的普茨迈斯特而言,这直接导致公司全球业绩不佳。


  普茨迈斯特从1996年正式在上海松江设立工厂以来,前后历时15年,其业绩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2008年,普茨迈斯特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望曾表示,过去的5年里中国公司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在增长。但比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同时期销售额动辄翻番的辉煌来说,却是相形见绌。


  “贵”,这一般业内对普茨迈斯特泵车的评价。以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鄄machina2010)上推出的49米泵车为例,其售价高于国产同类设备100多万元。而普茨迈斯特中国区的销售人员也称,只有资金雄厚的客户才买得起他们的产品。


  高价位下的产品销量如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混凝土机械分会秘书长盛春芳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主要是几家国内企业称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排名前三位。2010年徐工混凝土泵车的销售量在400台,而普茨迈斯特在中国的年销量一般在100来台。“这样的销量放在几年前还算不错,但这两年显然是少了些”,盛春芳说。


  而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普茨迈斯特中国工厂的人事更迭。普茨迈斯特中国工厂的首任总经理是德籍华人胡康刚,2004年,胡离职,由当时担任公司物流总监的张金望博士接任,据说期间还有几位外国高管短暂的执政期。最近打开普茨迈斯特中国工厂的网页,其总经理已然变更为李涛,照片下没有附着个人简历。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