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维护小常识:让你的驾驶室夏天更加凉爽

2019-05-07 | 发布者:小编在线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炎暑将至万物长,日光明媚且张扬。


  今天咱们聊聊挖掘机的空调,空调系统对于现在的工程设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其作业环境多扬尘,风沙大,所以平时作业时只能关闭门窗开着空调或是暖风。暖风系统是靠一个与发动机防冻液相连的散热器来实现制热的,这是与家用空调制热原理的区别。


  首先先来认识一下空调系统的各部件及作用:


  1、压缩机:将冷媒由低压气态压缩成高压气态;2、冷凝器:将来自压缩机的高压气态冷媒进行冷却成为高压液态;3、储液罐:也叫干燥灌,内部装有干燥剂,吸收系统内的水份和储存冷媒;4、膨胀阀:将高压液态冷媒进行雾化使其成为低压液态;5:蒸发器:又叫蒸发箱,冷媒吸热由低压液态变为气态;6、鼓风机:将被蒸发器吸热后的冷空气吹至通风管道。



  各部件详细解析


  首先是压缩机,目前工程机械和汽车上安装的空调压缩机主流是斜盘式的:


  斜盘式压缩机工作原理:斜盘与压缩机主轴固定在一起,斜盘的边缘装合在活塞中部的槽中,活塞槽与斜板边缘通过钢球轴承支承在一起。当主轴旋转时,斜盘也随着旋转,斜盘边缘推动活塞做轴向往复运动。


  如果斜盘转动一周,前后两个活塞各完成压缩、排气、吸气一个循环,相当于两个汽缸作用。因液体几乎不能压缩,所以进入压缩机的必须为全气态,如果冷媒过多有可能导致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有液态存在,这就可能损坏压缩机。


  二、冷凝器:冷凝器一般安装在防冻液散热器的前面,增压器中冷器下方:


  因该位置下方有一定空间,有用户喜欢把一些黄油桶、黄油枪什么的东西放在里面,在此提醒各位用户,这里严禁放任何物品,散热器均属铜、铝制品,硬度不高,很容易因变形而影响散热效果导致空调不凉。


  三、储液罐:储液罐一般位于冷凝器左下方底板处,空调管路内一定不能有水蒸气存在否则在储液罐或膨胀阀处很容易出现冰堵现象。


  储液罐另一作用就是可以初步判断冷媒的量是否正常,储液罐上部有一个透明观察窗,发动机转速稳定在1200-1500转时,打开空调开关查看视窗内的情况。


  (1)清晰、无气泡,说明制冷剂适量。过多或完全漏光,可用交替开关空调机的办法检查。若开、关空调机的瞬间制冷剂起泡沫,接着就变澄清,说明制冷剂适量;如果开、关空调机从视镜内看不到动静,而且出风口不冷,压缩机进出口之间没有温差,说明制冷剂漏光;若出风口不够冷,而且关闭压缩机后气无气泡、无流动,说明制冷剂过多。


  (2)偶尔出现气泡,并且时而伴有膨胀阀结霜,说明系统中有水分。若无膨胀阀结霜现象,可能是制冷剂少量缺少或有空气。


  (3)有气泡、泡沫不断流过,说明制冷剂不足。如果泡沫很多,可能有空气。若判断为制冷剂不足,则要查明原因,不要随便补充制冷剂。由于胶管内制冷剂存在自然泄漏,若是使用两年后方发现制冷剂不足,可以判断为胶管自然泄漏。


  (4)有长串油纹,观察孔的玻璃上有条纹状的油渍,说明冷冻机油量过多。此时应想办法从系统内释放一些冷冻机油,再加入适量的制冷剂。若玻璃上留下的油渍是黑色的或有其他杂物,则说明系统内的冷冻机油变质、污浊,必须清洗制冷系统。


  四、膨胀阀:膨胀阀安装在蒸发箱进出口处,它将高压液态的冷媒转换成低压液态的,冷媒吸收热量迅速降温,如果系统内有水蒸气就会在膨胀阀处产生冰堵,导致整个系统不通,压力上升。判断是否产生冰堵的方法就是用热水浇一下如果压力能够恢复正常那就是产生了冰堵。


  五、蒸发器:蒸发器位于整体式鼓风机总成内部,鼓风机根据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来控制风门选择风道进而实现冷暖风和出风口的控制。


  在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需要选择内循环,这样做的好处是:1、室内温度会很快降下来;2、避免外部灰尘进入与蒸发器上的凝结水混合而将蒸发器堵死。


  使用内循环时也要注意空调内滤芯的清洁,内滤芯位置一般在驾驶室后方左下角或中间位置,该滤芯可用清水清洗但不要暴晒,应在阴凉处晾干。


  六、鼓风机:目前挖掘机用鼓风机总成都是集成式的,既可以控制风速也可以控制出风位置。


  R134a是目前车用冷媒的主流(也有后加装的是R12的,R12含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建议大家在加装空调是不要安装这种),冷媒也有自然损耗,使用时间一般为两年。当需要加注冷媒时就会用到压力表。蓝色为低压表,红色为高压表,标称单位有Kg/cm2和Psi。


  低压压力范围1.5-2.5Kg/cm2,高压压力范围11.5-13Kg/cm2(环境温度30-35℃)。加注冷媒时一定要注意低压侧只能加注气态冷媒,高压侧只能加注液态冷媒。


  相信用户通过了解空调系统的工作内容,可以在工作时更加快速的找到空调系统可能发生的状况,在施工时有一个凉爽的驾驶室。(本文来自山推挖掘机)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