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11-14 | 发布者:杜立君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重大装备可靠性提升。加强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支持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汽车等装备制造行业,以提升可靠性水平为中心,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突破制约重大装备可靠性提升的关键材料、工艺与制造技术,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工程应用。


  (三)重点行业质量振兴工程


  ——消费品行业自主品牌培育。组织开展消费品自主品牌的公益推广活动。支持企业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依靠信息技术和工业设计,抓住物联网与新材料发展的机遇,融合新一代创新元素,创新理念,在服装、家纺、家电、玩具、化妆品等领域培育高端高档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加快进入国际主流市场。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自主品牌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对自主品牌的仿冒与侵权行为。


  ——电子信息行业售后服务优化。完善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三包等规定,推动建立电子信息产品售后服务明示制度。引导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与网络化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水平。


  ——食品行业质量诚信建设。督促、指导和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应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切实加强对产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推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制度。


  (四)重点区域质量引领工程


  ——地区产品质量实现协调发展。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工业布局,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坚持产品质量的特色定位,在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协调发展。在东部地区,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接国际先进水平,以创新品种、提升质量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加大研发投入和管理创新力度,强化标准化、专利化与品牌经营,推动产品质量实现率先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根据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在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品种质量全面升级。


  ——重点产业聚集地区促进质量共同进步。在重点产业聚集地区,以国家重点工程、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为依托,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产品质量同步提升为目标,开展共性质量问题攻关、供应链质量改进、示范品牌培育与联盟标准建设等活动,促进产业聚集区内企业产品质量的协同发展与共同进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品牌与质量竞争优势。


  五、保障措施


  (一)设立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专项


  将工业产品质量发展作为《“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主要任务,并设立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专项,以保障本规划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的落实与实施。


  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质量振兴和质量兴业活动;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和有关机构“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展共性技术质量问题攻关;支持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建立行业性、基础性、公共性质量技术数据库;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计量、检验、检测、试验能力建设,产品质量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设,以及重点领域的质量基础科研和质量公共政策研究。


  鼓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与发展需要,设立产品质量提升专项和配套资金,合力推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


  (二)推动工业产品质量促进立法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立法工作,研究起草工业产品质量促进条例,明确质量在支撑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突出企业主体作用、行业自律作用、政府引导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规范企业、行业、政府和社会在推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为工业产品质量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质量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


  支持有关部门及院校把质量列入基础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在有条件的院校探索开设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专业课程,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配合有关部门推行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技能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四)综合运用现有支持政策


  发挥行业准入、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现有政策的综合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专项措施对工业产品质量发展的导向作用,深化开展品牌培育、诚信建设和质量达标等活动,夯实工业产品质量发展的基础。


  (五)建立质量发展合力推进机制


  按照“监管并重,突出指导”的原则,统筹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部门指导、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监督”的质量工作体系。发挥地方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与执法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合力推进机制,形成“国家与地方、部门与行业、企业与社会”协同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发展的格局。


  六、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安排本规划的实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方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与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本规划的贯彻落实;要结合地方工业经济与产品质量发展的特点、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实施地方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配套政策和相关工作措施。


  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要结合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本规划的贯彻落实。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