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那棱格勒河--水库勘探工程施工便桥搭建记

2012-02-01 | 发布者:lixiaoyan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然而,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既要适应这里,更要征服这里!大家一个个摩拳擦掌,征服大自然的豪气冲天。但是大自然总是要先给人一个下马威。工区海拔高,无造氧的任何绿色植物,空气中含氧量甚至可能会低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草原区,加上空气极其干燥,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嘴唇干裂、起了脓包,有的同志甚至因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而被迫离开了工区。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们勇往直前的决心!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设备进山及生活问题。60公里的荒漠戈壁道路中有部分路段普通车辆根本无法通行,需要修补甚至新建。经过调研,项目部从格


  尔木市区租赁了部队退役的沙漠运炮牵引车、装载机在前面修路开道,一车一车把设备运进去。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奋战,所有设备器材及生活物资全部运到了坝址区。那棱格勒河河水浑浊,含沙量极大,不能成为生活饮用水,方圆几十公里荒芜人烟,拉水难度格外大。没有生活饮用水,就无法开展工作。别无他法,队员们只好将河水引入水坑沉淀后做为生活饮用水。虽然河水有异味,但项目部的汉子们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要完成使命,就得付出,就得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就得克服各种困难,这也是每一个黄河勘探人必备的素质。


  设备进山的同时,项目部组织了一部分人员着手架设施工便桥。工区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材料奇缺,大型机械进不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最初选用了钻杆作为便桥的主骨架,但河道太宽,便桥过长会出现中间软垂现象,而钻杆强度也达不到,甚至可能垂到河里,安全系数太低。在修建便桥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通力协作。


  后来,项目部又采购了一批50毫米架子管,最终选用了做箱体结构的方案,材料长度不够就采用焊接,部分管子采用卡扣连接,以增加各个方向的强度。经过多日的不懈劳作,最终27.5米长、重达1吨多稳固结实的便桥终于造成了。


  长27.5米,重一吨多,没有吊车等大型机械,工作面又极其狭小,如何把便桥安全稳固地架到河面上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施工人员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了最安全最合理的方案。便桥内侧采用卷扬机控制俯仰,两侧用综绳拴牢人员牵拉控制平衡,便桥外侧安装钢丝绳手拉葫芦控制立起角度。架桥这天,工区30余人全部集结在河边。在一片“嘿嗨”的号子声中,便桥缓缓滑落至河边基台处,随后就需要人员下入河滩深沟内作业。倘若桥梁起立不稳,基台作业面将是最危险的!面对危险,所有工人心里都没底,没有人敢下去,关键时刻李忠峰、董仲会、张宝玉、姚春鹏、黄璐等几名职工挺身而出,下到了十多米深的作业面上,因为有之前制定的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面对危险时,他们泰然处之。大家用三根支杆支撑,在卷扬机、手拉葫芦、边绳的有效控制下,便桥缓缓立起降落,另一头准确无误地落在了预定位置。便桥架通了,制约工期的最关键问题得到了解决!


  那棱格勒河水库勘探项目首批设备已于2011年8月27日抵达格尔木,9月7日全部运至坝址区,9月13日架通了便桥。目前,过河缆绳也已架设完毕,钻机器材正在逐步转运至河右岸,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首个钻孔9月4日正式开钻,截至9月15日勘探进尺约35米。


  地处青藏高原的坝址区天气日趋寒冷,整日寒风肆虐,条件异常艰苦。但作为黄河勘探人,他们怀着必胜的决心,克服高寒缺氧、地层条件复杂等各种不利因素,为争取早日完成任务,打响了胜利的第一炮,为公司赢得良好声誉!


  那棱格勒河边,猎猎寒风中,钻机在轰鸣、工作人员在加紧施工,这些都在向恶劣的大自然宣战:他们无所畏惧!几年后,这里将现高原平湖、生命之湖,生命禁区将生机盎然!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