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企业即话语权

2012-11-06 | 发布者:柴喜男 | 来自瞭望东方周刊

 

  摆在这里,让所有人去思考

 

  记者:就这一事件,很多人提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的挑战,提到了“交学费”的问题。你觉得中国的企业面对全球化是否还比较幼稚?

 

  向文波:很幼稚。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过去只是一个概念。现在,像华为遇到的困难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过去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现在我们有些产业有优势了,就有了这些问题。美国说我们威胁他们的国家安全,既然他们这样敏感,那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要反过来考虑自己的国家安全问题?

 

  所以,这次诉讼,我们就要把这个案例完整地呈现出来,摆在这里,让所有人去思考。政府有政府的看法,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让大家知道国际贸易、全球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的国民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但类似的事情,之前一些大型企业都忍了,哪个也没有像三一集团这样反应激烈。

 

  向文波:我为什么提出国民教育,就是想改变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不能以中国式的思维去认识和面对全球化。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那么多不平等待遇,没有人拿起法律武器,都是忍气吞声,最后不了了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按照规则做,以法律解决纠纷,这是国际通用的,而不是说我们私了,或者私了不行就忍受,不是这样。

 

  记者:三一这些年在国外拓展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经验,或者是什么样的感受?

 

  向文波:我一直讲,国际化不能看得太简单。企业国际化必须有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作后盾。中国要在全球有话语权、有影响力,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企业。比如说美国,如果没有美国企业制造的飞机、汽车、软件,中国老百姓恐怕很难直观地感受美国,感受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中国也是一样,必须有强大的企业,让海外通过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来感受中国的文化,这样才有影响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需要政府支持,因为中国企业还比较弱小。现在华为冲在前面,进展有一些,但回报不成比例。中国需要一大批企业走出去,具有国际影响力。而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国家支持。

 

  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别人总是会以政治的眼光看你,如果涉及其他国家的企业,也许不会谈到国家安全问题,但对中国就不同。现在企业走出去了,这样的摩擦会越来越多。

 

  现在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每次我们出国,到中国大使馆,他们都很热情地提供帮助。但是这种意识要变成国家战略,必须有计划地做这个事。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