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国际化起步

2012-03-31 | 发布者:杜立君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帕尔菲格专门从事随车起重机制造,现在是世界领先的液压起重、装载、搬运设备制造商,201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亿欧元。目前全球员工超过6000人。帕尔菲格于1999年成功上市至今,在全球1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00个独立经销商和26直属销售分支机构,共有1500个销售与服务网点覆盖全球。其2010年销售收入是三一同类业务的1.5倍以上。


  “此次合资公司成立后,三一的起重业务有望同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拓展,其收入将缩小与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在起重设备领域的差距。”徐敏峰认为。


  受益中国市场


  三一的频频出手,也代表了中国大型机械装备业崛起的现状,这背后自有其逻辑。


  招商证券蔡宇滨认为,普茨迈斯特自2008年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中国竞争对手的竞争,销售和盈利开始下滑,当年收入跌至5亿欧元,出现了50年来的第一次亏损。


  与欧洲、北美等地区相比,虽然“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增速放缓的问题,但在高铁、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仍将支持投资平稳增长,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优势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胡润此前就曾指出,“自三年前对西方出口的巨大贸易顺差形成,北京开始为保持经济势头对基础建设进行了上万亿的资金注入。三一就是这种经济形势下的直接受益者:产品销售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还有一些因素容易被人忽略,例如中国企业家正处于成长期,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以三一与普茨迈斯特相比,三一的管理层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而普氏的创始人、公司董事长已接近80岁了。“其后人无意接手家族事业,也是三一能够成功收购的重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


  实际上,三一的雄心并不在于一城一地。根据交易安排,合并完成后普茨迈斯特仍将保持独立运作,而斯图加特的普茨迈斯特总部也将成为三一重工在中国以外的新的全球总部。三一重工仍将专注中国国内市场,而普茨迈斯特则继续保持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原公司总裁NorbertScheuch将留任,并进入三一重工管理层。


  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


  向文波曾经公开表示,三一不会进行纯粹的财务收购,而此番两大合作,也都被外界视作战略性动作,以影响力的提升作为叩开世界大门的敲门砖。


  “三一与帕尔菲格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起重设备,其意义类似一汽轿车与德国大众合作拓展轿车业务。”徐敏峰认为。一汽与大众的合作使双方在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一汽成为全国轿车行业知名品牌,而大众汽车成为与宝马和奔驰比肩的国际一流轿车企业。这样的情况也许也将在三一起重设备身上发生,“其相关产品的知名度或将逐步赶超中联与徐工,成为国内起重设备行业的第一品牌。”


  在对普氏的收购上也有类似情形,此次收购普茨迈斯特并不会对三一短期内业绩产生助益,但来自东方的强势资本确实震动了全德。


  预计2011年普氏全年销售收入不足三一重工的10%,而600万欧元的净利润也会拖累三一重工整体盈利能力。但是,与联想收购IBM相似,三一此次收购行动具有更多的战略意义。


  德国商报将此次收购称之为“里程碑式的大动作”,并直言“中国赢家”梁稳根正踏上了新大陆,“在这之前中国投资商从未对德国传统企业进行过如此健康且大规模的收购”。


  德国企业咨询专家HermannSimon告诉《上海国资》,“几年之前这还是无法想象的情况,三一重工从2009年就开始威胁到普茨迈斯特国际市场领头羊的地位。普茨迈斯特在那次挑战中并没有在国际商场完全败退,但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上却被排挤到了边缘。”HermannSimon将普茨迈斯特错失中国市场视作企业管理的重大失误。


  他同时表示,“中国制造”在德国已经有了新的形象,“我们的机械和设备制造商明显低估了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在“德国制造”面前中国产品似乎毫无地位。但中兴和华为这些工业领域的新星,几年前还是我们取笑的对象,如今其在申请专利数量方面已经远远甩开了德国企业Bosch和Siemens,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